2023年9月20日,"双高"可转债市场的下跌风险引起了广泛关注。在此背景下,百洋转债(123194)在继续跌停板的基础上,报收于132.86元/张,跌幅高达45%。这一下跌幅度迅速,仅不到两天时间,从最高价240.68元/张下跌至最低价132.86元/张,跌幅达107.82元,跌幅惊人。

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两天内,百洋医药(301015.SZ)的正股股价并没有出现大幅波动,保持相对稳定。百洋转债于今年5月上市,上市当天,在正股百洋医药股价下跌3.5%的情况下,百洋转债却大涨29%。其后,虽然价格宽幅波动,但在8月24日之后,百洋转债出现了连续拉升,最高价达到240.68元/张,涨幅约为75%。


然而,这近一个月的涨幅在9月19日和9月20日内已经全部消失。


百洋转债的中报数据显示,其前十大股东主要由机构持有,其中包括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。这引发了人们对于为何出现如此大幅杀跌行情的疑问,是机构事先预判了公司基本面出现问题而抛售,还是纯粹的市场行为?


百洋医药的工作人员表示,公司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,正常运营中,因此可转债价格的大幅波动更多是市场行为。


独立职业投资者李德明表示,近年来,一些可转债被过度炒作,导致它们的价格高企,转股溢价率也很高。这种双高可转债实际上存在泡沫,一旦炒作资金撤退,价值回归是不可避免的。


此外,还有其他一些双高可转债也经历了类似的闪崩行情,导致可转债板块整体走软。尽管如此,一些研究机构对可转债市场的后市持乐观态度,认为中证转债指数的下跌幅度有限,短期内可能会迎来较为可观的涨幅。